【企业劳模风采】打破“路径依赖”和“职场竖井”,从办公室文员成为优秀区域总经理

从分公司办公室文员到公司办公室主任,再到分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从湖南到西南,从西南到中南,潘金勇入职十多年多次主动转型,不断挑战自我,实现了职业生涯的三级跳。前不久他被授予中建五局2020年度劳动模范称号。

 

打破路径依赖,从分公司文员到区域总经理

 

2005年,潘金勇大学毕业进入中建五局装饰公司,分配到无锡分公司任办公室文员。他在大学读的是人力资源专业,除了负责行政后勤、文字工作,还兼管人力资源,有时还做些营销工作。没办法,当时区域只有3、40个人,兼职成为常态。

 

随着渐渐熟悉工作,潘金勇觉得坐在办公室里没有太大挑战,于是有点“不安分”,常常自问:“我以后怎么发展?”

 

他说:“我每到一个岗位,先是考虑怎样做出彩,做出彩以后,再思考下一步怎么发展。”

 

呆了两年多,机会来了。2008年,装饰公司举行公开招聘,潘金勇瞄准了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他先跟总经理王爱卿交流,听听他的意见,王爱卿鼓励他参加竞聘,为公司总部机关补充新鲜血液。他很顺利地竞聘到了这个岗位。

 

这以后,潘金勇和我发生了交集。我经常从通讯员来稿中发现他的名字。他写来的报道主题突出、干净利落,引起了我的注意。装饰公司就在五局总部旁边,我们有过几次交流。他低调谦逊,言谈之中透露出一种不太轻易察觉的自信。

 

这种自信来源于他对公司的理解和认识。

 

他一开始做行政管理工作,一年后主动尝试做人力资源工作和党建工作。到了2012 、2013年,这些工作都基本做到了得心应手。他感到工作没有了挑战性,心想:“我下一步从哪里入手提升自己呢?”他想到了去区域分公司。

 

他先把这个想法汇报给公司总经理唐皓。唐皓鼓励他挑战自我。到2013年底,他如愿以偿地调到了西南分公司,任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分管党建工作。

 

2017年初他被任命为西南分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

 

他说:“如果我一直在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呆下去,未来的发展是看得见的。我希望打破这种‘路径依赖’和‘职业竖井’,为人生增加一点‘不确定性’,激发出自己的潜能。”

 

转型管生产,在项目上呆了一年

 

刚到西南分公司,班子开会商量他的工作。他是奔着转型而来的,大家建议他先搞营销。总经理建议他搞生产。后来他很有感触地说:“这是我转型面临的最大一个挑战。”

 

这是一个完全陌生且专业性特别强的领域。尽管在装饰公司干了这么久,但隔行如隔山,一开始他完全没有感觉,甚至有点彷徨。

 

怎么办?潘金勇沉下心来思考,决定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学习生产管理文件和制度;二是到现场了解生产工艺;三是了解项目情况。

 

正好分公司的重庆两江总部大楼、航天集团办公大楼履约有些困难,潘金勇主动请缨到项目蹲点。一边学习,一边帮助项目解决一些关键问题。

 

2014年他扎扎实实在项目呆了一年。从零起步慢慢学。碰到一个难题,看到身边毕业一两年的年轻施工员,他走过去微笑着问:“能告诉我这个材料的作用吗?”年轻的施工员先是有点吃惊,继而告诉他。就这样一点一点学习,潘金勇慢慢进入了角色。到2015年,他能够在和业主的谈判会上说上话了;项目开会,讨论技术方案时,他也能从专业的角度给出建议了。那些当初有点小看他的“老口子”,也时不时向他投来敬佩的目光。

 

2016年初,潘金勇觉得自己在生产管理方面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基础,于是向分公司提出,希望协助做营销工作,并负责部分人力资源及财务工作。继续他的转型之旅。

 

潘金勇在转型中提升自己,也在促进西南分公司发展。那两年,西南分公司首次获得重庆市优秀党组织称号,潘金勇获评中建五局装饰公司先进个人、中建五局优秀员工、中建五局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

 

2017年初,他被任命为西南分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

 

执掌西南分公司两年,实现利润总额翻一番

 

潘金勇送走前任总经理那天下午,一个人在机关院子里转了好几个圈。

 

一个200多人的团队交给他,他感到的是巨大的压力,而这些压力,以前当副手是感觉不到的。他向公司总经理文丹请教,文丹鼓励他:“你第一次转型比较成功,这一次组织也相信你能行,我也相信你能行。”

 

潘金勇召开班子会,分析分公司新老接替面临的风险:第一是市场。很大一部分市场是主要负责人接洽的,前任一走,就会影响到后任的衔接。潘金勇为此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拜访业主,跑遍了所有项目,通报分公司领导调整情况,表示不会因此对履约产生影响。第二是履约。狠抓现场施工。2017、2018年,经营生产规模做到装饰公司最大,尤其合同额,连续两年超10亿元。2017年成为装饰公司第一个升级四类公司的分公司。

 

当总经理两年,潘金勇着力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维护老业主,拓展新业主。稳定了一批资金好、信誉度高的开发商,培养了两三个战略业主。其中龙湖地产2018年提供了两亿多元的合同额,2017年,四川一家平台公司提供了两亿多元的合同额。

 

二是打造管理团队。他接手西南分公司时,自有员工130多名,离开时220人。不光数量增长,素质上也得到提升,向公司输送了一个分公司总经理、两个分公司副职,还有一些项目经理。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氛围,倡导管理骨干追求阳光下的收入,出现了一大批年平均利润率超10个点的项目。分公司及时足额兑现,员工收入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规范管理、堵塞漏洞,运营品质不断向好。他任职两年,分公司利润总额翻了一番。

 

三是打造品牌。以前西南分公司主要分包五局内部业务,外部市场露面少,社会知名度不高。他上任后积极对接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主动申报奖项,获评重庆市优秀施工企业,获得鲁班奖、装饰奖及多种省部级奖项。在重庆装饰企业排名数一数二,打响了五局装饰的品牌。公装市场有了明显突破。

 

四是属地化。对在手分供资源进行梳理,淘汰了十多家表现不好的分供方,引进了一些优秀分供方。主动培训劳务人员,让他们熟悉五局的管理体系和规范要求。他离开时,西南分公司本地员工和在当地安家员工占比70%,本土业主占到一半以上。

 

任职中南分公司,合同营收双双破十亿

 

2019年的一天,潘金勇戴着安全帽出现在长沙智能终端产业双创孵化基地项目上,下午又出现在岳阳打印机厂房项目上。这时,他的新身份是装饰公司中南分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

 

刚一上任,他就进入了赶工状态。

 

相比西南分公司自主找业务发展,中南分公司更多的是要做好五局的专业支撑,协力打造集团EPC能力。这些项目都是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影响力大,做不好就很可能影响到五局发展。

 

他召开班子会,明确几个工作重点:一,塑造分公司形象,把员工都摆进去,要有身份认同。二,重点项目履约。打几场硬仗,赢得员工认同、兄弟单位认可、局里认可、社会认可。三,解决人力资源不够的问题;四,市场拓展。

 

他抽空花了一个月时间,走遍所有项目,跟分公司所有员工进行座谈交流。与此同时,分公司迅速建立起具有五局装饰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员工关怀体系,制定了月度例会、生日祝福、片区座谈等制度,迅速把队伍凝聚起来。

 

先是和三公司,后是和总承包公司,在长沙、岳阳、张家界合作打了几场硬仗。得到了局、公司和业主的高度认可,迅速树立了中南分公司能打硬仗、做好专业支撑、能优质履约的形象。尤其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完成了多个一两个亿的重大项目履约。

 

招兵买马。2019年社招78个人,加上学生,总共招了100人。通过团队融合,队伍很快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2020年上半年人均完成产值256万元,位列局专业公司首位。当年对外输送了36个成熟管理人才,其中项目班子成员12个。

 

对外开拓。2019年下半年派人到武汉和南昌两地拓展市场,在武汉签约六亿元合同额。2020年武汉解封后,分公司第一批营销人员就进去和业主沟通。同时在南昌建立了营销机构。

 

2020年中南分公司合同额、营收双双破10亿元,成为装饰公司首个双10亿元的区域。

 

 

采访实录

 

记者您从分公司到公司总部机关,从公司到西南,从西南到中南,从综合办公室到人力资源再到生产再到综合管理,每次转变都取得了成功。您是怎样把握转型的?

 

潘金勇:我运气还算不错,有一些机遇。我觉得转型,首先要思考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要转型的岗位,你有什么优势?我转型最大的一次是管生产,专业跨度太大。首先我要想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自己做一个评估:从事这个岗位,我的专业能力有哪些欠缺?要怎样补充这些能力?在这个岗位上,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比如说我管生产的时候,两个项目的履约就是重点。下属对你的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有质疑。这时最好能有一两件事情拿来练练手,通过解决几个难题,树立自己的信心,建立团队对你的信任。

 

我刚负责生产的时候,面临着重庆两江总部大楼的履约难题。我先配合项目做材料盘点,那时自己很多地方不懂,但能一心一意沉下去,扎扎实实做事,员工起码会认可你的工作态度。

 

2017年我转岗做区域负责人,市场为大,一定要有项目落地,上任不到一个月,中了一个3000多万元的项目,这样团队就对你有了信心。

 

还有就是融入岗位。我有深度思考的习惯,常常思考自己的一些短板,做一些长远的规划,通过不断努力补齐短板。

 

记者:你认为当一把手最重要的是什么?

 

潘金勇: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把人调配好、激励好。第一要用好人,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不能有小圈子,因为所有人都是你的。第二是分好钱,根据奖励措施发及时、发到位,要让大家分享到阳光下的收入。第三是引导人,通过宣传、讲话、表扬、奖励,引导大家往好的方向发展。

 

还有就是抓关键。作为分公司主要负责人,抓好两个关键:一是班子成员,二是项目经理团队。我现在保持的一个习惯是,每两周就会跟项目经理通一个电话,问问情况。对于重点履约项目,每周都会跟项目经理进行沟通,了解情况。

 

我们90%以上的项目都能产生好的经济效益,每个项目经理平均下来能分十几二十万元的奖金,这样就调动了所有人干好项目的动力。项目干好了,企业就会发展好。


妙高文案  专业化代写机构  一站式原创服务

为客户奋笔疾书 用文字创造价值

约稿电话/微信:18632160975

QQ:1392146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妙高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