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范文

 “内卷化”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它适用于广泛领域。内卷化的内涵简单地表述是“没有发展的增长”。在高校财务工作中也客观存在“内卷化”趋势,我站为您准备了高校财务发展研究报告范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妙高文案提供专业原创文章代写服务,为客户朋友量身定制各类文章,以笔为犁,耕耘心灵,助您收获精彩人生。

 

范文:
 
高校财务领域不能停留在“按学生入学数量拨款”、预算编制“年度预算为主”、预算评价“预算执行率为主”以及“财务会计为主”“财务管理为主”“信息公开为主”“会计控制为主”等“涛声依旧”“重复昨天的故事”的“内卷化”状态,应该去“内卷化”,即去掉目前“没有发展的增长”“陀螺式的死循环”状态。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去“内卷化”的过程就是从原型发展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动态过程。只有注重高校财务发展的高质量,才能实现财务高质量发展、财务可持续发展和平安财务。
 
一、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本意是什么
(一)“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的表述
目前,“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的表述有三:一是“高校财务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国内大多数文献是这种观点;二是高校“财务”的“高质量发展”,这是笔者“论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 一文的观点;三是高校财务“发展”的“高质量”。显然,第一种表述并未解决高校财务自身的高质量发展。那么,第二、第三种表述是否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本意?
(二)中央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本意是“提升发展质量”或“提高发展质量”
1.“发展”的“高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指出:“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强调的是,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發展。……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这里明确提出“发展质量”和“提升发展质量”。
“十三五”时期就强调“发展质量”和“提高发展质量”,如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中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2015年10月,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
由此可见,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研究对象不是“产品(广义应为‘某物’或‘某服务’)的质量”,而是“发展质量”,是“发展”的“高质量”。因此,高质量发展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发展方式,在整个动态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高质量,它是以质量为价值取向、核心目标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2.“发展成果”(“某物”成果或“某服务”成果)的高质量
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指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高质量发展不局限于经济领域
习近平指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3 ]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从上可以看出,高质量发展要重视“发展成果”,即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发展成果”。就“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而言,“提高高校财务质量”与“提高高校财务的发展质量”是辩证的统一,都是为了解决高校财务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惠及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者在《论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中阐述了高校财务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即上述第二种表述;本文论述的是高校财务“发展”的高质量,即上述第三种表述。“发展成果”高质量是阶段性发展的结果,这很重要;“发展自身”高质量不是注重“结果”而是注重“过程”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是永恒的,这更重要。

二、“内卷化”是没有发展的增长
“内卷化”是2020年以来在学术界和公共网站上一个频次较高的、影响较广泛的、非常热门的、特别火的关键词,跨越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众多研究领域,《咬文嚼字》杂志评选出2020年十大流行语中“内卷”名列第九。黄宗智曾在《长江三角洲小农》中将“内卷化(involution)”改译为“过密化”,其他一些出处中既有“内卷化”,也有“过密化”。为行文统一,本文在所有引文中一律使用“内卷化”这个译法。笔者试图在高校财务领域内探索“内卷化”现象,并进一步提出去“内卷化”的思考。
(一)“内卷化”概念的由来
对“内卷化”理论与应用的主要贡献者有:
1.康德
康德在《批判力的批判》一书中提出“内卷理论(involutionstheorie)”。他认为,“进化”的对立为“退行”,演化是一种进化,而“内卷化”仅仅是在内部重复这种进化,“内卷”即“退行”。这里康德指的“退行”笔者理解为“停滞不前”的“不进则退”。
2.戈登威泽
1936年,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Alexander Goldenweiser)用“内卷化”来描述新西兰毛利人的装饰艺术。他认为,约束发展,至少是限制发展,发展表现为内部的精细化,是没有创新的复杂化。
3.格尔茨
1963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在《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一书中描述印尼爪哇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概括这一过程的时候,格尔茨使用了“农业内卷化”概念。他认为,人口没有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集中,而是不断地投入到有限的水稻生产,导致农业生产内部精细化,在原地精耕细作,称之为“农业的内卷化”。
4.黄宗智
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历史系的黄宗智将“内卷化”概念引入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领域,并在《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1985年的中译本中,用“内卷”描述了华北农村百年社会经济的演变形式;在其另一部著作《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1992年中文版中,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黄宗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没有发展的增长(内卷化)”或“过密型增长”。
(二)“内卷化”的内涵
1.“内卷化”的原意
韦森认为,involute作为形容词,它含有错综复杂的、纠缠不清的、内旋的、卷起来的和内卷为螺旋形的等含义;作为动词,它又有(叶片)内卷、卷起、恢复原状、内旋、衰退和消散等含义。一旦involute抽象化为名词而成为involution,这个词就有了内卷、内缠、错综复杂、纠缠不清、纠缠不清的事物、复杂的事物,以及退化和复旧、自我维系、自我复制等涵义。
由此可见,“内卷化(involution)”原意是指“转或卷起来”,后延伸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内卷化)”“退化和复旧”“自我复制”等。“内卷化”是指事物经内外部力量作用特别是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它是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更高级模式的现象,表现为“退行”“复旧”“自我复制”“自我锁定”等错综复杂的内卷现象,是“没有发展的增长”。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强调:“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全县发展面貌没有变化,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这里,“涛声依旧”和“重复昨天的故事”笔者理解为“内卷化”的表现。
2.“内卷化”的通俗例子
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陕北采访一个放羊娃时曾有这样一段经典对话:
“为啥放羊?”“卖钱。”
“卖钱做什么?”“娶婆姨。”
“娶婆姨干什么?”“生娃。”
“生娃干什么?”“放羊。”
这段对话,就形象地诠释了被形容为“不断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死循环”的“自我复制”“自我鎖定”“停滞不前”“退行”“复旧”“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内卷化”现象,生动地为“内卷化”现象作了注解。

三、高校财务领域“内卷化”现象
(一)高校仍按学生入学(入口)数量而不是毕业和就业(出口)质量的绩效拨款办法
该问题已在《论高校财务高质量发展》中阐述,不再赘述。1986年至今,35年按学生数量拨款制度,试图改革为绩效拨款(按质量拨款),但“自我锁定”“自我复制”在相对稳定的生均定额拨款机制中。
(二)高校预算仍停留在“没有发展”的陀螺原地打转
1.高校预算仍是年度预算
曾经试图以“项目支出”推动“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中期财政规划”,只试编一年,搁浅后仍重复昨天的故事。
2.教育部要求的中期绩效评价进行不了
教财〔2019〕6号第三条第三款指出:“对于实施周期较长的政策和项目,在年度绩效自评的基础上,应在实施周期内开展中期绩效评价。”但“中期财政规划”都搁浅了,如何进行中期绩效评价?仍是涛声依旧。
3.高校“项目支出”仍停留在预算执行率
高校“项目支出”仍停留在预算执行率(预算执行率≠预算执行效率),而没有转为“预算执行效率”;由于“基本支出”的预算执行效率没有开展,其执行结果就出不来,“以结果为导向”的全面(“项目支出”+“基本支出”)预算绩效评价停步了,如陀螺原地打转。
(三)高校会计领域仍停留在“财务会计为主”
高校原实行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2019年又开始实行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工作仍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管理会计基本未涉及。
(四)高校财务领域仍停留在“财务管理为主”
高校财务管理基本上停留在预算、收支管理、分析、监督等日常工作,财务治理基本上未涉及。
(五)高校财务仍停留在“信息公开为主”
高校收费公开始于2000年,高校预(决)算公开始于2010年。但公开≠透明,公开是前提,透明是关键,监督是目的,高校财务信息仍停留在公开层面。
(六)高校审计仍停留在“财务审计为主”
笔者曾指出:“高校审计只分为高校财务审计和高校管理审计两种。高校财务审计包括财务收支审计、预决算审计、基建工程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高校管理审计包括高校治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重要政策跟踪审计等。”但高校审计基本上停留在财务审计为主。
(七)高校内部控制仍停留在“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控制为主”
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财会〔2012〕21号),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教财厅〔2016〕2号)。但高校内部控制仍停留在“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控制为主”层面。

四、高校财务领域去“内卷化”的路径
像曾经热衷于谈去“行政化”那样,现在也在热议去“内卷化”,去行政化不易,去内卷化更难,“内卷化”会固化为定势。研究去“内卷化”的学者首推黄宗智。黄宗智认为,工业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去“内卷化”的重要途径,农业“内卷化”的“劳动密集”为去“内卷化”的“劳动与资本双密集”,笔者还延伸到“劳动、资本与科技三密集”。
前已述及,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去“内卷化”的过程就是从原型发展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动态过程,下面具体阐述。
(一)高校拨款去“内卷化”应改革“按学生人数拨款的方法”为绩效拨款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指出“改革按学生人数拨款的方法”,2008年10月8日的《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规定“引入绩效拨款机制”,2012年6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发〔2012〕9号) 指出“完善高等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但是,依旧每年重复昨天的故事,按学生数量拨款而不是绩效拨款。
(二)高校预算去“内卷化”
一是编制应从“年度预算”拓展到“年度预算为主、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中期财政规划为辅”,“中期财政规划”应从“项目支出”拓展到“基本支出”。
二是高校预算考核应从“预算执行率(预算执行进度或花钱进度)”拓展到“预算执行效率”即绩效评价。
(三)高校会计领域应从“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为辅”转化为“管理会计为主、财务会计为辅”型
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印发的《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第一条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应研究与践行高校标准成本和责任成本会计以及决策分析等。
(四)高校财务领域应从“财务管理为主、财务治理为辅”转化为“财务治理为主、财务管理为辅”型
2015年5月22日,《教育部关于直属高校落实财务管理领导责任严肃财经纪律的若干意见》(教财〔2015〕4号)第二条“健全财务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指出:“要按照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的原则,规范内部财务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笔者重视“财务治理”始于2004年,但在2008年才在专著《大学经营的财务视角》第三章“大学财务治理”[1 7 ]和2018年的《大学校长理财研究》专著第四章“大学财务治理研究”中作为专题阐述。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后,笔者2021年又撰写《高校财务治理研究》专著,已于2021年10月出版。
(五)高校财务信息从“信息公開”转化为“信息透明”
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新军认为:“预算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把‘看不见的政府’变为‘看得见的政府’。‘看得见’,人民才有可能对它加以监督。这是1907年成立的纽约市政研究局的预算改革者们解释公共预算改革时强调的要点。”
2011年12月1日,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中心发布《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开观察报告》,该报告指出:“根据相关数据,财务信息公开情况在所有高校信息公开中最不透明。”光明网评论员报道:“仅就眼下的70多份年度预算来看,起码有三个层面有待细化并释疑:一则,既然是高校预算,公众最关心的自然是比如教师工资、教学设备、学生补助等都花了多少钱。所谓预算公开,能否将这些核心项目公开在明处?二则,高校行政化是个不争的顽疾,而社会对‘三公’支出反响最为强烈,那么,高校预算能否在这些热点上不避嫌地及时回应民意?三则,很多高校‘其他收入’金额较大,比如北京大学的其他收入为42.57亿元,占总收入的35.82%,中国政法大学的其他收入为9 000万元,占9.21%。‘其他’太多,透明性就成谜。当然,最关键的还有,这些安排到底合理不合理、有没有靠谱的审计等专业监督兜底,似乎也需要稳妥说明。”
财务信息“公开透明”是财务治理的重要内容,仅粗线条信息公开而不透明,仍然是雾里看花。高校的预算要放在玻璃房内,能晒到阳光,能受到公众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才能真正起到治理作用。这也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重要举措。
(六)高校审计从“财务审计为主、管理审计为辅”转化为“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为辅”型
管理审计包括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重要政策跟踪审计等。高校审计处应多开展管理审计。
(七)高校内部控制从“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控制为主”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
笔者曾经在2014年提出高校内部控制对象不仅是经济领域,而且应全覆盖所有业务领域[ 22 ]。也曾在2014年出版的《高校内部控制研究》一书“前言”中提出“内部控制‘控制’什么?权力!”从以下财政部的文件可以看出,笔者这两个观点得到了财政部和教育部的认可与采纳。2015年12月21日,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第一条规定:“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防止内部权力滥用,……逐步将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层面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2016年10月8日,财政部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财会〔2016〕19号)第三条第五款指出:“修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层面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
“十三五”过去了,高校未将“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层面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但遗憾的是《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未提到“将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层面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仍停留在“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控制为主”。因此,“十四五”期间高校内部控制必须从“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控制为主”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

五、结语
如果高校不按学生入学数量拨款而按毕业和就业(出口)质量的绩效拨款;如果高校预算编制从“年度预算”拓展到“年度预算为主、中期财政规划为辅”,“中期财政规划”从“项目支出”拓展到“基本支出”,高校預算执行率改为“预算执行效率”即绩效评价;如果高校会计领域从“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为辅”转化为“管理会计为主、财务会计为辅”型;如果高校财务领域从“财务管理为主、财务治理为辅”转化为“财务治理为主、财务管理为辅”型;如果高校财务信息从“信息公开”转化为“信息透明”;如果高校审计从“财务审计为主、管理审计为辅”转化为“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为辅”型;如果高校内部控制从“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控制为主”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高校财务质量发展肯定会上一个或几个台阶!因此,必须去掉那些“涛声依旧”“重复昨天的故事”这种“自我锁定”“没有发展的增长”“陀螺式的死循环”“内卷化”状态,高校财务才能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妙高文案  专业化代写机构  一站式原创服务

为客户奋笔疾书 用文字创造价值

约稿电话/微信:18632160975

QQ:1392146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妙高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