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辛集扒鸡历史

范文:
 
说起辛集上世纪的那些老饭店,其中有一家与众不同,那就是回民饭店鹿春楼。
 
为什么特殊,因为这是束鹿县从上世纪50年代初公私合营以后,一直到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辛集镇上唯一一家回民饭店。
 
回族是从唐朝开始,由共同信仰伊斯兰教的回鹘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犹太人、中亚族人、维吾尔人还有一部分蒙古人以及汉人不断融合,直到明朝才形成的一个民族。现在,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一千多万。
 
咱们辛集是一个多民族的县市,按官方资料,截止到2020年,全市有29个少数民族,包括回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壮族、苗族、布依族、彝族、朝鲜族、藏族、维吾尔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就是回族1143人。按县志记载,束鹿的回民是从清朝乾隆时期开始迁入的。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宗教活动场所为清真寺。
 
辛集目前有2座清真寺,一座在新城镇南街,一座在辛集镇三街,这两个街村也是辛集市回民的主要居住地。
回民的饮食习惯,除了主食和汉族一样以面、米为主外,在肉食方面禁忌颇多。除了大家都普遍了解的不吃猪肉以外,还不能吃马、驴、骡、狗和一切自死的动物、动物血。对可以吃的牛、羊、鸡、鸭等畜禽,也要请阿匐或懂得宰牲规戒的穆斯林来宰,注意啊,回民忌讳说“杀”要说“宰”,宰牛宰羊宰鸡。阿訇在动刀的时候还要口念经文。
由于有这些与汉民有差异的饮食文化,所以可以接待回民和汉民一起就餐的回民饭店就凸显了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咱们今价所说的这个回民饭店,是1954年由束鹿县饮食服务公司领导的公私合营而来的。什么叫公私合营,咱简单说就是由公家单位领导,吸收个体私营经济集合起来一块干,然后公私合营企业转化成国营企业,而吸收进来的个体从业者后来就转化成了国营企业职工。当然我说的这个比较通俗简化,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那么咱们这个回民饭店所合营进来的自然就都是回民个体从业者,在这里有两位是不得不提不能不讲的。一位是刘吉庆,一位叫马玉林。这两位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火车站站台上㧟着篮子卖卤煮鸡的。老年哩民间有句俗话叫“四大美”,说的是“黎明觉二房妻,烫面包儿卤煮鸡”,虽然听着有点粗,但是也体现出这卤煮鸡是咱本地传统的制作工艺。
 
卤煮鸡讲究的是宰杀的鸡先做造型,两腿盘起来把鸡爪塞进腔子,俩翅膀别过来在鸡嘴里叼着,俗称叫双别翅儿。然后下锅卤煮,汤里有茴香、肉桂、良姜、丁香、桂皮、白芷、草果等十多种中草药,讲究的是一锅老汤能传多少辈儿,分家都得分这锅汤。
 
可是要在更大的范围来论知名度影响力,咱们这卤煮鸡跟德州扒鸡可就有差距了。德州扒鸡是山东传统名吃,在清朝曾作为贡品送入皇宫,铁路交通发达以后,德州扒鸡随着火车行销全国,闻名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鸡”。德州离着咱们可近,尤其又是顺着石德线一趟火车,又都指着卖给火车上的旅客,时间长了,咱们辛集做卤煮鸡的不可避免的就受到了德州扒鸡的影响,开始改进生产工艺。那么说到扒鸡,又不能不说到烧鸡。
 
按照德州扒鸡官方的说法,制作工艺是从烧鸡演变来的。烧鸡为什么叫烧鸡啊,因为是先烧后煮。就是处理好的白条鸡刷上薄薄一层糖浆或蜂蜜,下油锅炸一下,上了色,然后在卤煮锅里分层摆好压上铁篦子,慢慢焖煮。德州扒鸡的来历是说有家做烧鸡的,伙计煮鸡的时候睡着了,煮的时间过长了,结果这鸡捞出来以后,一抖搂肉烂离骨,肉香骨酥,比原来的烧鸡吃着更好吃了,于是就另起名为扒鸡,名扬天下。
 
当然,原本同源的烧鸡肯定也会在自己的生产工艺上有所借鉴,我曾咨询过一些分别制作加工“烧鸡”和“扒鸡”的老师傅,现在扒鸡和烧鸡这两种有什么不同点?是区别在制作工艺上还是在造型上?老师傅们的观点都差不多,认为现在的烧鸡和扒鸡工艺上基本就是一样的。至于造型上是鸭子出水双别翅还是单别翅大窝脖,炸制之前是抹糖稀还是抹蜂蜜,煮制的配料配比的差别,叫烧鸡还是叫扒鸡只不过是自己家的传统与习惯。
 
按照1996版辛集市志上记载,咱们前边提到的这位刘吉庆和他父亲刘其一起,在上世纪50年代初率先吸收德州扒鸡先烧后煮的制做方法,结合家传卤煮配方,开始加工扒鸡。也就是说,官方定义,辛集扒鸡以刘家父子为最早。说到这位刘吉庆,市志上还有一个有关的事,辛集镇上的清真寺,原本就是这位刘吉庆带头集资,于1956年在辛集八街修建的,后来特殊时期被城建部门占用成了民房,到1981年城建部门才在三街又重新给修建的。当然,这是咱们今天的题外话,就不多说了。
 
那么咱们还提到了一位马玉林,他又是什么来历呢?马玉林生于1927年,他是沧州青县人,1948年由沧州来到辛集,也是做好了卤煮鸡到车站上售卖为生,为了方便旅客,还搭配着卖烧饼。回民中姓马的特别多,主要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在历史上还曾经把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那么这位马玉林出自沧州青县马氏家族,他们这个马家的祖上是北宋建隆二年,宋太祖赵匡胤从西域鲁穆国请来的天文学家,鲁穆国按现在来说就到土耳其了,这位天文学家的名字音译过来叫马依泽,赵匡胤说那你就姓马吧。马依泽参与编撰了应天历,并把伊斯兰教的星期制度引入到中国历法,同时还带来了黄道十二宫的概念,也就是现在咱们所熟悉的十二星座。为表彰马依泽的贡献,宋太祖赵匡胤封赐世袭侯爵,其后代人丁兴旺官宦辈出,是回民马姓的重要一支。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有位第十八世马仲良是个军官,从南京派驻沧州青县,落户于此,于是才有了沧州青县回民马家。
 
咱多说这么些,不是为了吹捧人家,实在是这个家族在全国回民马姓里的重要性实在太大了,中央电视台都特别介绍过,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咱这不再多说了。
公私合营之后,马玉林与刘吉庆这两位同行也就成为了同事,一起在车站的回民饭店工作,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改进工艺,所生产的扒鸡黄中透红,香而不腻,软而不柴,离骨而不散,香透骨髓,大获好评。
 
1963年回民饭店从火车站搬迁至商场街,1965年马玉林担任了回民饭店经理,1982年他主持扩建并取名为鹿春楼。1986年鹿春楼的扒鸡日产300只左右,大部分销往石家庄、天津、北京等地,被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和商务部优质食品。这也带动了很多回民或汉民个体经营户的加工制作,当然有的叫扒鸡有的叫烧鸡,还有很多沿用传统称呼叫卤煮鸡,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小小的一只鸡成为了辛集市的特色美食,并发展出了很多颇有名气的品牌。
 
1994年,马玉林老先生退休后也开始和家人一起经营扒鸡店,店面就在商场街西口马家扒鸡,招牌上特别注明“回民饭店扒鸡技师马玉林”。2014年“马家扒鸡”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被评为冀字号名吃。2020年,“马家扒鸡”改变传统作坊式生产模式,建立了现代化食品标准生产车间,原材料采用自由河北省冷链食品追溯系统监管的清真食品企业。为了使这一带有历史印记的传统食品在新时期得到进一步保护和弘扬,辛集市市场监管局经过认真调查和协调国家商标局,在最大限度上保留原有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帮助注册了“皮都马家扒鸡”这一商标。这一承载了马家几代人心血的传统食品,正向着品牌化的方向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妙高文案  专业化代写机构  一站式原创服务

为客户奋笔疾书 用文字创造价值

约稿电话/微信:18632160975

QQ:1392146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妙高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