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小学篇)

范文:
 
(一)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指学生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所必须从事的力所能及的劳动。如衣物洗涤、物品整理、卫生清洁、做家常菜、制作面食等,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家务劳动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
1.选择工具或材料。根据家务劳动的需要,认识和选择家务劳动中用到的工具、材料。如衣物洗涤要认识洗涤用品、洗涤工具等;烹饪要了解家常餐的食材种类(米、面类、谷类、肉类、蔬菜、调料等)和基本的烹饪方式(炒、煮、蒸、炖等)以及制作家常餐的工具等。
2.学习劳动技能。在认识家务劳动工具材料的基础上,学习家务劳动的技能和技巧。如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搜集物品收纳的技巧和方法,收集生活中的卫生清洁小窍门;通过现场观摩,学习浸泡、揉搓、漂洗等洗涤方法技巧,学习揉、擀、包,洗、切、拌、炒等基本厨艺知识技能。
3.参与劳动体验。根据家务劳动需要,遵循家务劳动安全要求,尝试使用相应的工具、材料,参与家务劳动。如进行衣物洗涤、物品整理、卫生清洁、做家常菜、面食制作等。
4.反思劳动过程,分享劳动感悟。在老师指导下对自身参与家务劳动的态度、家务劳动技能技巧的掌握与熟练情况以及家务劳动的成果优劣等方面进行反思评价。可以结合家务劳动过程与成果的照片或视频,分享自己进行家务劳动的方法技巧和家务劳动心得体会。在展示与分享中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

(二)劳动技术
劳动技术指学生运用各种劳动工具、工艺进行设计,并动手制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金工、陶艺创作等,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
劳动技术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
1.创意设计。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某一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如可以从结构、功能、美感等方面,综合考虑材料、工艺的可行性,制作环节的合理性,创意的实用价值等,将设想变成可执行的制作方案。
2.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根据设计需要选择活动材料和工具。设计制作的材料可以包括:纸、木、皮、布、纱线、泥沙、金属等。劳动工具可以包括:刀、锯、钳、锥、钻、锉、针、仪器、笔、电加工等传统工具,以及摄影摄像机等现代化工具。
3.动手制作。根据制作方案要求,学习制作基本技法,掌握劳动工具的安全使用规程,动手制作,将创意设计物化为物品或作品。动手制作包括:折叠、裁剪、切割、测量、烧铸、制模、作图等。
4.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学生展示交流物品或作品,说明设计意图及制作技法。可在教师指导下从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学会倾听、相互欣赏。在展示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如可从创意、方案、制作、作品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完善方案,优化作品。

(三)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它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
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
1.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服务对象的选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构或组织,如学校、社区等,还可以是动物、植物、环境等。确定服务对象同时要明确服务对象的需要。服务对象的需要可以通过个人的观察和体验、关注媒体报道、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及咨询社区机构等方式来确定。
2.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在明确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好服务活动计划,服务计划应包括服务对象及需要、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组织、活动内容、保障措施等。
3.开展服务行动。根据制定的服务活动计划积极开展服务活动。活动中要做好活动记录,及时记录服务体验与收获。
4.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思服务的全过程。反思可以运用多种形式,例如撰写小论文、组织讨论等。在反思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文章、图片、艺术作品、视频、幻灯片、表演及校园专栏介绍等与老师、同学分享活动经验与不足,虚心接受他人的合理建议。

(四)职业体验
职业体验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它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
1.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选择一种职业,或者模拟一种职业情境,在了解和熟悉岗位的基础上,设计好职业体验方案。
2.实际岗位演练。学生在教师或行业导师指导下,在实际或者模拟的职业岗位上进行体验,获得对这一职业的真切体验,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
3.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总结和反思职业体验的过程,并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职业体验的历程和收获。可以采用报告、日志、心得笔记、绘画、摄影、角色表演、微视频等方式,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表达、同伴交流和对话,加深对职业的认识。
4.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总结职业体验活动的经验,改进活动中的不足,并自觉应用于下次的职业体验活动中。

(五)考察探究
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考察探究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
1.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家庭、学校、自然等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小课题。
2.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学生根据所占有的信息,提出对所研究问题的可能答案;然后根据研究内容来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实地观察、访谈、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确定后,再研制工具,如设计调查问卷、考察记录表、访谈提纲、实验方案等。
3.获取证据。学生带着研究问题和假设,通过一系列的观察、访谈、实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借助工具,开展探究,并获取一系列证据资料。
4.提出解释或观念。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或解决方案,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或形成初步的小课题成果报告。
5.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示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手抄报、海报、板报、作品、表演、绘画、照片、ppt演示文稿、视频、音频等,并认真听取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或建议。学生可将最终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资料放入成长档案袋之中,以供教师、家长、同伴做出评价。
6.反思和改进。在吸收老师和同学意见或建议基础上,对研究前、研究中和研究后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如:课题本身质量如何、计划完备与否、工具准备是否妥当齐全、小组合作是否顺利、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适宜、方法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分析与解释资料是否全面、结论提出是否合理等,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进。
综合实践活动除了以上活动方式外,还有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其他专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也可以整合方式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各类活动的支持作用,有效促进问题解决、交流协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

妙高文案  专业化代写机构  一站式原创服务

为客户奋笔疾书 用文字创造价值

约稿电话/微信:18632160975

QQ:1392146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妙高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